春運像打仗,上陣父子兵
姓名:李成堤
部門:飛機維修工程部
崗位:機械車間主任
工齡:35年
李成堤1986年由部隊來廈航,是廈航按照飛行員標準招收的空軍轉(zhuǎn)業(yè)人員。31年時光,他見證了廈航的從無到有,也感受著廈航薪火相傳的輝煌。
說起廈航的第一年春運,李成堤記憶猶新“咱們的第一架飛機B-2516是11月份來的,那個年代機票很難買,而且當時只開通了北京、廣州兩條航線,所以即便是春運期間,飛機回來得也很早;但是現(xiàn)在不一樣了,一到春運,咱們的飛機多、航線多、加班機多、運送的旅客也多,飛機回來得越來越晚,我們做維修的也越來越忙”。
李成堤的老家在南安,其實離廈門很近,但是李成堤自從當兵離家,已經(jīng)35年沒回去過春節(jié)了。“我們當兵出來的,早就習慣了,當兵時想著要守家衛(wèi)國,來了廈航總想著讓更遠的同事們先回去?!薄鞍胼呑記]回家過年,尤其是我媽媽十年前走了,從此,故鄉(xiāng)對我來說,只剩清明,再無春節(jié)?!闭f到這,李成堤有些哽咽了。
談及年夜飯,李成堤最先想起的是曾經(jīng)他還沒成家的時候,當時公司的老吳總請公司單身青年吃飯,飯吃到一半,李成堤接到公司飛機故障的信息,“當時碗一丟,立馬進場”。
李成堤的兒子也在廈航做機務(wù)維修工作。春運像打仗,上陣父子兵,兒子進公司五年了,不過父子倆總是沒辦法一起吃年夜飯,不是李成堤年三十上班,就是兒子年三十上班?!拔覀兏蓹C務(wù)的,如果都想著在家吃年夜飯,那么會有很多旅客沒辦法回家團聚。過完大年夜,再吃年夜飯嘛,都習慣了,也沒啥”。(通訊員 劉穎慧)
機坪上的“順風耳千里眼”
姓名:代見國
部門:貨運部
崗位:裝卸管理處外場裝卸隊副隊長
工齡:12年
春花秋果,夏蟬冬霜,四季輪回,又是一年春節(jié)。“春節(jié)對我們來說沒別的,就是做春運的保障工作,早就習慣了”。渾厚的嗓音,操著一口北方口音的代見國一邊說一邊忙著手頭的工作。
2005年,代見國從山東蒙陰來廈門務(wù)工,成為廈航貨運部一名普通的裝卸員。一身“綠巨人”的工裝,手上一臺對講機,一張航班動態(tài)表,這是他的“標配”。12年來,他見證了廈航貨運部翻天覆地的變化。以前外場裝卸沒有休息室,后來建了一個小的,大家就擠在一個小房間里過春節(jié),現(xiàn)在有了大休息室,春運忙累了大伙都能坐下休息;以前信息技術(shù)不發(fā)達時,給工人排裝卸任務(wù)往往只能喊對講機,一忙一亂就容易疏忽,而現(xiàn)在盡管貨郵量和行李量一年比一年大,但運行情況一年好過一年。
作為裝卸副隊長,如今代見國的主要工作是處理機坪上貨物裝卸的大大小小事情。十多年的經(jīng)驗,練就了他的一副“順風耳”和“千里眼”。通過對講機里簡單的幾句話,就能分辨出哪里發(fā)生了事情,哪里需要幫一把手;眼睛一掃,就能看出工人作業(yè)時有沒有問題。每一班航班有什么特點、在哪個機位、有多少貨郵行李、安排多少人裝卸、大概多長時間,他都能做到一清二楚,仿佛心中有一張立體的機坪運行圖。今年春運以來,他經(jīng)常早班4點半到崗,晚上12點才下班?!按哼\時期貨主急著收貨,旅客急著回家,早點走了沒人值班,我也放心不下”。
當提到什么時候回家時,代見國平靜地說:“民航人沒有幾個能春運期回家過年的,等忙過這一段,五月份老父親過生日的時候爭取回老家看看。”(通訊員 劉銘揚)
站好春運最后一班崗
姓名:李紅玲
部門:配餐部
崗位:倉管員
工作年限:29年
李紅玲是廈航配餐部的一名倉管員,從1988年6月入職以來,就一直這個崗位上,已經(jīng)經(jīng)歷了28個春運。今年2月,她就光榮退休離開工作29年的崗位了。對于這個崗位,她有太多的不舍和牽掛,她說:“我一定要站好2017年春運的最后一班崗?!?/span>
春運期間,廈航廈門基地始發(fā)航班的日配餐量直逼30000份,面對隨之而來不斷增加的原材料需求,倉管員必須嚴守驗收環(huán)節(jié),把好航空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關(guān)口。春運期間每天上班前,好幾家供應(yīng)商就已經(jīng)早早等在每個驗貨口準備卸貨,李紅玲也提前到崗,開始有條不紊、穩(wěn)中求細地盤點原材料數(shù)量、記錄生產(chǎn)日期、錄入系統(tǒng)等,有時忙得連午飯都顧不上吃,但是她決不允許發(fā)生缺斤少兩的情況,不讓廈航的利益受到一丁點兒的損失。她說:“我把廈航當做自己的家一樣,我愛我的家,就是在我的崗位上用全部的精力完成好每一天的工作?!?/span>
“傳幫帶”是廈航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傳承的不僅是業(yè)務(wù)技能,更是匠人精神。李紅玲對于徒弟陳敬剛更是傾囊相授。在她的帶教下,如今的陳敬剛已經(jīng)能夠獨當一面。順利地與徒弟完成每項工作的交接后,李紅玲欣慰地說:“我培養(yǎng)出了好徒弟,可以放心退休了?!?通訊員鄭文君)